四川万源:民俗表演红遍八台山 景区游客持续爆棚
正文
中国网讯:10月6日,一组游客在八台山景区观赏民俗表演的图片登上了人民日报要闻4版。国庆黄金周期间,四川万源八台山景区首次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表演活动迅速走红全国,景区游客持续爆棚,与去年相比客流量增加2倍多。
民俗表演 游客大呼过瘾
八台山景区第五台魁星阁,是“钱棍”等民俗表演的舞台。五、六个身着民族服装的中年男女手拿钱棍,脚踏方步,随着钱棍在身体各部位的敲打,铜钱发出清脆的节奏声,演唱者和着节奏翩翩起舞、随物起兴。前有锣鼓作引,中有唢呐伴奏,唱词广泛,音韵和悦。
翻天印狮子、车车灯、薅草锣鼓、钱棍……众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庆期间齐聚八台山,来了一场想唱就唱的民俗文化惊艳派对,让现场游客大呼过瘾,很多游客表示一辈子从未见过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舞狮我倒看过不少,但是站在五层高的桌子上,并且最高一层桌腿朝天,然后在桌腿上舞狮,其难度之大,场面之惊险,恐怕是翻天印狮子独有的精髓吧。”看过翻天印狮子表演,来自成都的孙先生表示十分震撼,不虚此行。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民俗表演都极具特色、值得传承,这种将民俗表演融入旅游景区的方式,也十分值得借鉴和推崇。
游客爆棚 景区有序管理
据了解,位于万源市八台乡境内的八台山旅游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地和创5A旅游景区,是达州市自然风景最吸引人的景区之一,被誉为“川东峨眉”。景区集云海、日出、佛光、绝壁、断崖、独峰、石芽等地质与气象奇观,玻璃栈道、滑翔伞、滑索、滑道等游乐体验项目,翻天印狮子、车车灯、薅草锣鼓、钱棍等民俗文化表演于一体,形成全天候游、全领域玩的休闲旅游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1—7日黄金周期间,前来八台山景区观光的游客成井喷式增长,累计接待游客近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客流量增加2倍多,其中3日游客量创单日新高,达1万余人。
“由于游客持续爆棚,八台山景区达游客容量上限,我们及时采取景区限流、景点分流、外围疏导的方式,确保景区旅游秩序平稳。”据万源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共组织相关部门出动300多名公安、交警、疏导员,在景区及交通要道积极疏导游客,通过景区门票系统实时获取游客数量,利用电台、广播、微信等平台及时向游客发布交通、客流等信息,同时对白天未能进入景区的游客错时安排在晚上上山露营、观日出,有效地调控高峰客流。
生意红火 附近村民受益
在八台山景区一碗水平台经营客栈的老板娘周盛梅,这几天也赶在“黄金周”,忙得好几天没合眼了。“那些去体验玻璃栈道的游客,大多都要进店来,十一黄金周的客房在半个月前就被预定光了。”周盛梅表示,由于位置好,从早到晚店里都有客人光顾,那些看日出的游客常常是半夜两三点钟就来用餐、购物。虽然很辛苦,但这些天平均能挣好几千,心里是蛮来劲的。
可就在两年前,周盛梅的客栈还是一片冷清。虽然2014年10月,八台山景区就已经对外开放了,但那是名气小,外地游客不多,生意难做。周盛梅坦言,八台山旅游只会越来越火,自己也在积极思考对客栈扩容,提高接待和服务能力。
整理草坪、清扫垃圾、疏导交通……国庆期间,40多名八台山脚下的村民经过培训后,正式在八台山景区上岗了,共同服务舒适方便的旅游环境。50多岁的李发龙就是其中的一位工人,他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前些年妻子离他而去后,独自一人生活显得更加清苦。自打八台山从穷乡僻壤嬗变为著名景区,李发龙也傍着八台山享福了。景区游客多时,李发龙就来景区打杂执勤,按天至少能领70元工资;旅游淡季时,他就在家门口售卖农产品,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而在景区外的村民也没闲着,兴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投资游乐场,一派全民创业、旅游兴村景象在八台镇及附近乡镇比比皆是,“旅游饭”成了大家最时尚的致富门路。家住白沙镇的李寿桥正是凭着“手巧”在八台山国家地质博物馆广场旁立稳了脚,开起了农家乐,凭着拿手好菜“柴火鸡”,留住了不少客人,赢得了不少口碑,增加了不少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国庆七天,八台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旅游从业人员1200余人,人均增收1500余元。